“祖先”这两个字,在小时候总是和“祠堂”“香火”“年节”连在一起的。你必须穿得整整齐齐,跟着父亲或者爷爷进堂拜一拜,然后低头听他们讲些什么“开基祖”“始迁祖”,你听不太懂,只知道那是一种仪式。
可等你长大了,经历了几番世事,有一天忽然回头再听到“祖先”这词,它变得不一样了。
它不再是某个模糊的长辈,而是很多很多人。他们或许无名无姓,或许没有照片,也没留下什么传说,但他们却一个一个地,默默地站在你背后。他们生,你才生;他们走过的路,就是你现在脚下的土地。
我曾在一次修谱过程中,看见一段落款写着:“我祖生于乱世,少时丧父,避祸入山,藏于僧舍,后归宗,再兴家业。”没有长篇,没有煽情,只有几个句子,却让我久久无法释怀。
我们总以为自己的人生有多独立,其实很多命运的碎片,早在几百年前的祖辈那里就悄然埋下了伏笔。你不信命?没关系。但有些遗传下来的意志,有些家中隐约流传的坚韧、节俭、沉默寡言、敢拼敢闯——它们不就是你祖先留给你的“隐形信物”吗?
更重要的是,祖先不只是“供”着的。他们也是我们生命故事的一部分。就像有些人拼命读书,是因为爷爷那代没机会读书;有些人要修祠堂,不是因为传统,而是想让分散的人再团聚一次。
祖先,成了一种指引。
我见过一些修谱时的老人,眼里有光。他们并不是因为识字多,而是他们从谱里看见了“我们是谁”。他们一遍遍核对名字、生卒、婚配地、迁徙年,像是在拼一幅巨大的拼图,每一块碎片都是“我们”的证据。
也有人说,现代人哪有空搞这些?
我倒觉得,越是快节奏,越该慢下来看看那些站在我们背后的人。他们没有留下朋友圈,但可能在你不经意的一句话、一种习惯、一件旧物里留下了痕迹。
而你我,就是他们的延续,也是未来某本谱里的一笔。
祖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