郓城民俗志(修订本)(山东省志).pdf
序郓城县政协主席徐淑珍民间风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、发展、传承与演化,都反映了相应时代的社会状况。对民俗文化的研究,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时代民众的生活、风尚、信仰和价值观念,有助于了解相应时代的政治、经济状况,更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移风易俗工作。《郓城民俗志》(修订本)的出版,是县政协文史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,同时也是对我县民俗文化研究工作的重大贡献。郓城是人类进入文明较早的地区之一。她地处中原腹地,位于鲁西南平原北部,东邻水泊梁山、襟通济汶二水,南抵大野之坡、雷泽之野,西接廪丘之墟,北枕黄河;地势平坦,横缩广袤,沃野百里。在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,郓城文化深受儒、道、释等各家思想及齐鲁文化的影响,在这个特定的地域内,造就了广大民众生活俭朴、勤劳勇敢、重礼守信的纯朴民风和崇文尚武、气度豪爽、临危不惧、迅赴事功的性情特质,也形成了积淀深厚、内容丰富、特点鲜明的郓城民俗文化。2005年,县政协文史委编修出版了由张耀光先生编著的《郓城民俗志》。一时间,该书受到全县各界的关注和热捧,求书者甚多,现仅剩数本供存阅。俗随时变,且新的民风民俗也在涌现和俗成。鉴此,县政协文史委的同志不辞辛苦,在对境内古籍进行搜集整理并借鉴外地经验,以及对民间传统民俗事象进行纵向考察、横向比较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,对原《郓城民俗志》进行了补充修订,使其内容更加丰富,章节设置更加合理,文字表述更加贴切。该修订本,囊括了关系民众生活的衣食住行、商贸生产、婚姻家庭、生老病死、岁时节日、社会交际、信仰禁忌、市井文化、民间艺术、娱乐游艺等方面的习俗,具象完整,且处处闪现着民族精神火花和地域特色。它在历史与现实、民间与传说、传统与新风的交融中,勾画了一幅郓城风俗的史诗画卷,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郓城近邻苏北、皖北、豫东、冀南,其风俗习惯与这些地区有着相似之处,可以说郓城民俗是中原民俗的一个缩影。当然,郓城民俗中既含有丰富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,也有不健康的陈规陋俗和迷信成分,对于前者我们要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,对于后者我们要予以批判和摒弃。只有这样,社会习俗才能向着健康完美的方向发展。在中共郓城县委的正确领导和郓城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《郓‘城民俗志》(修订本)付梓出版了。该书的出版,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份丰厚醇美的文化大餐,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精萃,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,必将起到积极作用。可谓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毋庸讳言,由于编撰人员力量单薄、视野所限,疏忽和遗漏在所难免,期待有识者赐教、补正。水有源,木有本,文化也有根;只有源远才能流长,本固才能枝荣,根深才能叶茂。民俗文化之根,需要我们倍加爱惜和呵护。是所望焉,谨序。
编纂员:刘瑞川
编纂:郓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
内容时限:2005-2013
出版:中国文化出版社
郓城民俗志
小概率问题:因手机型号或浏览器等因素,付费后没看到下载地址;其实是跳转到同设备其它浏览器里,复制本网址在其它浏览器中打开就可以看到; 有问题发邮件 fozhu920@QQ.com(截图+资料名)每天必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