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遗址——马尔康县(四川省志).pdf
序卧藏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马尔康,是一块意为酥油灯点亮的圣洁之地。这片面积6633平方公里的土地西北连接川西大草原,东南屹立巍峨大雪山,故又得来雪山草地的誉称。马尔康境内峡谷幽深、人文多样、遗迹累累,既像一幅平淌于静谧溪流中的隽永画卷,又似一枚篆刻于残垣遗址上的历史印章,是一块让人驻足难返、回味眷恋的灵秀之地。像画卷,是因其多民族群众共同繁衍生息,缔造交流民族文化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留下了农耕群落的印记和原始锅庄的舞步,是璀灿绝伦的哈休文化发源地,是无可争议的锅庄之乡。似印章,是因其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战地,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、四方面军两大主力,第一次将红色火种撤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。之后,红色力量三进三出、布播革命火种,留下了卓克基会议会址、卓木碉会议会址、梭磨马塘战役旧址等红色遗迹。然而,当诸多文化遗迹零星散落在民间,或是尘封束之高阁时,的确让人痛心疾首、悔憾抱怨。所幸,《马尔康县——红色遗址》在一片期盼、一腔挚爱、一翻孕育后新鲜出炉。《马尔康县——红色遗址》创刊初衷即已打破了止步历史、纂志存典的狭隘视角,以实物、实地、实景而编纂,以人文、价值、伦理为主轴,在精神与知识中构造和提升内涵。因此,她既像一部图文并茂的文图史稿,更似一部寓教于乐的宣传手册。此书选择在建国6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,旨在推动文化宣传、典存记载史事、弘扬革命传统,一身兼以数任,岂非难能可贵?发行《马尔康县——红色遗址》在凸显自我之时,不忘追求百花齐放的盛景。书中图片作者既有专业出身的摄影大家,又有半路出家的业余新人,每幅图包裹着不同心境、不同经历的思绪和构想。大家以匠心独到的构图展示出了美轮化美奂的视觉经典,新人则以突发灵感展示出至纯至真的大众视野。所以,《马尔康县——红色遗址》诞生的过程,时刻包涵和传递着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的全民创作思维,这种思维让纵然冠以学术之名的志书,履行了百姓文化之实,让望尘莫及的高调与恬静可人的平淡相得益彰。相得益彰、百花齐放即是文化之和谐、文化之幸事。
编纂员:崔乾志
出版:吉林音像出版社
红色遗址——马尔康县
小概率问题:因手机型号或浏览器等因素,付费后没看到下载地址;其实是跳转到同设备其它浏览器里,复制本网址在其它浏览器中打开就可以看到; 有问题发邮件 fozhu920@QQ.com(截图+资料名)每天必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