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历代艺文志(江苏省志).pdf
总序昆山,自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始置娄县,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古老的昆山大地,地灵人杰,文教昌盛,物华天宝,勤劳智慧的昆山人民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,繁衍生息,改造山河,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。昆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。隋唐以来,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,苏南一带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。进入南宋,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,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兴修,经济社会兴盛繁荣。社会的安定,为本地知识阶层创造了一个能安心学习的良好环境,也因此有四方士大夫、名流墨客纷纷寓居昆山,在给昆山带来先进文化的同时,也提高了昆山民众整体的文化素质。人们普遍珍惜这样安定的生活,喜好读书习文,荣耀门楣,即便是只有几亩薄田的平民之家,也勉励子孙入泮求学,于是逐渐形成“家家礼乐,人人读书”的风尚。千百年来,昆山人文荟萃,人才辈出。南宋范成大,为当时文坛“四大家”之一;大学士、文学家卫泾,“忧国忘家,始终一节”。元有名士顾阿瑛,精于音律诗画,终身不仕。明有航海家费信,随郑和四下西洋;有大学士顾鼎臣,著名文学家归有光,戏曲家顾坚、魏良辅、梁辰鱼。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,他的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名言传颂于世。教育家朱柏庐的“朱子家训”,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,流传很广,被历代士大夫尊为“治家之经”,清至民国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。清朝的“同胞三鼎甲”和“五子登科”等等科举奇闻,使昆山这座小城魅力无穷。《昆山市地方文献丛书》卷帙浩繁,是昆山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。她集史料性、知识性、文学性、可读性、收藏性于一体,以详实的史料、丰富的题材、新颖的编排,全景式地展现昆山宏大精深的档案文化和地域传统文化,必将是推动昆山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乃至继续走在全省、全国前列的文化底气,在建设昆山“文化强市”和“三大名城”进程中,昆山市档案局、昆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秉持“为民族文化续命,为地方文化续脉”的强烈使命感,承担起抢救历史、沉淀历史、传承历史、保护历史的文化使命,开发历史文化遗产,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,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。因而,编纂这套《昆山市地方文献丛书》是时代的召唤,也是时势的需要。谨此,为之序。中共昆山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张玉林
编纂员:郭秧全
内容时限:-2000
出版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
昆山历代艺文志
小概率问题:因手机型号或浏览器等因素,付费后没看到下载地址;其实是跳转到同设备其它浏览器里,复制本网址在其它浏览器中打开就可以看到; 有问题发邮件 fozhu920@QQ.com(截图+资料名)每天必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