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县志

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

马龙山村(云南省志).pdf

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《马龙山村》云南志_pdf序这不是一本艺术摄影画册,而是一本以马龙山村民居为主要拍摄对象的写实作品。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而论,本书没有什么价值,然而从反映马龙传统民居亦即马龙山村面貌的角度来讲,应该是很珍贵的。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,祖国建设日新月异,新农村建设已逐步展开。我们应当为之讴歌。然而,在新农村建设中,我却为大规模拆毁传统民居而叹息。我十分留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马龙工作期间走过的山山水水、村村寨寨,舍不得那些土木结构的、冬暖夏凉的传统民居被拆毁和改变,于是,便产生了用摄影办法保存其历史风貌的念头。主意打定了就立即行动,我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,拍下了我曾经走访过的马龙的村村寨寨的传统民居,亦留下了部分村民的浮光掠影,还有那些建于明清时期的石桥及因此而刻立的石碑,更有秦修五尺道经过马龙境内的古城、古桥及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坑。仅以此献给马龙的父老乡亲!我不知道马龙山村的这个面貌在历史上已经延续了多久,说远一点,恐怕是上千年,说近一些也可能是五六百年吧!马龙传统民居是土木结构的,土的来源是水田。到了冬季,村民们将收割了稻谷的田里的潮土夯实、夯紧,然后按照一定规格切块取出,这就是土基。村民就是用土基来砌墙,世世代代都是如此。在很久以前就听人说,这种土基砌的墙经风吹日晒雨淋数十年不会坍塌毁坏,后来我则亲眼看到了这种奇异的现象。30年前,我看到过的老百姓的户外土墙,据说已历经了数十年,可30年过去了,当我重返这些村寨的时候,这些土墙仍然“巍然屹立”。这种马龙土基在我的镜头里比比皆是。当然也早有人提出批评,说此种做法不妥当,把田里的肥土给取掉了,田会越来越瘦,然而,世间的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,在马龙的山村,世世代代的农民就是运用了这种土基能够久经风雨而不坏,用此种土基砌墙建盖的房屋冬暖夏凉的特点,发扬这种科学性,而在取过土的水田里采取别的措施以保持及增加其肥力。马龙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精美的马头墙,家家户户把房头屋面装点得气势雄壮,仿佛把马龙人民的精神风貌镶嵌在里边,特别是那些用普通瓦当砌出的花样,表达着各式各样的含义,这是马龙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建筑文化的闪光之点。马龙的民居特色说老已经很老了,说新则作为民间建筑的奇葩永远辉煌灿烂。此种民居只要按照我曾经倡导的布局:把畜圈移出来另外建盖和大力推广沼气,外观民族化,内装现代化,就是云贵高原上最好的传统民居之一,抑或可以申报世界遗产!然而,马龙山村的传统民居在不知不觉地减少,代之而起的是砖混结构、水泥屋顶的新民居。不言而喻,如果此种浪潮席卷广大山村之时,马龙传统民居可能就要改朝换代了。我不能说这种新式民居不好,但是传统民居的命运就很惨了。可喜的是,在我的镜头里已经出现一种灰砖青瓦兼有土基墙体、建筑式样两厢布局、仍旧伴有马头墙的新式民居,此种现象可能是未来马龙民居的雏形。我这样想,有朝一日马龙山村土木结构、饰有雄伟马头墙的传统民居完全被新式民居替代之时,传统民居的踪影从何寻觅?我的摄影画册应该是最好的安慰。徐发苍2014年3月10日于昆明瓦仓庄
编纂员:车树清
编纂:马龙县老年诗词书画协会
出版:云南民族出版社

马龙山村

下载高清完整版
下载内容需要支付:¥69
立即购买

注:支付成功后会自动返回本页 显示下载地址,或手动返回刷新本页。
小概率问题:因手机型号或浏览器等因素,付费后没看到下载地址;其实是跳转到同设备其它浏览器里,复制本网址在其它浏览器中打开就可以看到; 有问题发邮件 fozhu920@QQ.com(截图+资料名)每天必回。
 

《龙山县志》1-2_pdf
  • 《龙山县志》1-2_pdf
  • 龙山县志(1-2).pdf县志:龙山县志(1-2).pdf龙山县志(1-2)【下载高清完整版】[wshop_paid show_buy_btn="true"]点击下载...

    《龙山志》浙江志_pdf
  • 《龙山志》浙江志_pdf
  • 龙山志(浙江省志).pdf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境内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。二、本志由概述、大事记、专志各卷和丛录...

    《光绪龙山县志》同治武陵县志》pdf
  • 《光绪龙山县志》同治武陵县志》pdf
  • 光绪龙山县志_同治武陵县志.pdf县志:光绪龙山县志_同治武陵县志.pdf光绪龙山县志_同治武陵县志【下载高清完整版】[wshop_pai...

    《湖南省龙山县地名录》湖南志_pdf
  • 《湖南省龙山县地名录》湖南志_pdf
  • 湖南省龙山县地名录(湖南省志).pdf本地名录收录龙山县行政名称、自然村8885条,街巷15条;自然地理实体1095条;人工建筑142...